历史教学总结

时间:2024-02-20 23:36:38
有关历史教学总结集锦9篇

有关历史教学总结集锦9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教学总结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学总结 篇1

梅村中学虽然是一所四星级省重点中学,但文科生源一直较差。面对不理想的学生群体,加上课改后面目全非的新教材,以及20xx年未知的考试,我们也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凭着感觉教学。所以绝对谈不上是介绍经验心得,只是粗略地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望广大同仁指正。

一、研究课标,紧扣重点

对中学一线教师而言,当然希望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可操作性越强越好。但现有的课

标显然不对我们的胃口。它太宽泛,太模糊,使用的大都是很抽象的语言,如“知道”“了解”“理解”等等,让人无所适从。要了解哪些史实,掌握到什么程度,很难定位。但课程改革的专家们是高度评价这个课标的。说课标就是要宽泛,否则教材就会千篇一律。教材由统编制到审议制的变化是受到高度肯定的,也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所以我们抱怨这个课标不好非但无济于事,而且还被认为是唱反调。因此能做的只能是仔细研究它,根据我们自己的理解来揣摩它,抓住重点知识。

我们备课组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前,先看课标的要求。比如必修3的第一单元是这样写的:(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根据这些描述,我们备课组的四个成员讨论研究,达成共识。第一节内容中诸子百家只要求知道,可以理解为简单识记就可以了。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既然要求认识,那么很明显要作为重点处理。而要认识其意义势必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考虑,所以百家争鸣的产生背景、百家思想的实质共同处、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就要讲到位。孔孟荀等儒学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要求了解,应该比简单识记的要求高。教学中要把孔子的贡献总结全面,孟子荀子的主张从仁政、民本思想、伦理观三个方面对比掌握,民本思想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适当解释其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成因。第二节重点分析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要教会学生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以及汉武帝的一系列尊儒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两个角度分析。第三节重点学习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把握理学、心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本质的共同点。第四节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放在黄、顾、王三位思想家上,把握其思想的共同处:即反君主专制的民本思想、重商思想、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楚。通过讨论课标,备课组就重点内容形成一致的看法,具体教学中就容易做到统一。

二、整合教材,化繁为简

新教材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就都觉得很不适应。专题性强,跨度大,面广量大,支离破碎。有些地方罗哩八嗦,有些地方语焉不详,教学难度确实很大。我们备课组在教学中,通过共同备课,把每一节内容都整理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如果教材内容体系不够清晰,就大胆整合,尽力使其清晰化。比如必修3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文子目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孔子和儒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我们就没有用这种目录,而是按照课文标题把结构分成两大块。一块百家争鸣,从概念、形成的原因(根本、具体)、实质、历史影响几个方面把握。另一块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成两点,春秋时候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春秋时期孔子的贡献把握三个方面:教育上的私学、有教无类,著述上的整理六经,政治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的道德伦理观以及民本思想。战国时期的初步发展把握孟子荀子的思想,分别从仁政、民本、伦理观三个方面分析掌握,荀子思想增加一点综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的内容。还比如第三单元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内容特别烦乱,我们就完全改变了教材的子目,设计了这样的结构:(1)传入:把握内部外部原因以及传入情况。(2)广泛传播:重点掌握原因,分四点:五四运动的促进;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并把他们的宣传活动概括为几句话:写文章,组社团,译原著,纪念劳动节);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影响;中共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办刊物,办学校)。(3)传播特点:突出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4)影响: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救国方案,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这样学生听课、记笔记、巩固复习都比较顺畅。对教材的处理,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尽量把课本内容整合成清晰直白的结构,教师好讲,学生也好学。

三、深入浅出,解析疑难

很多教师都反映新教材来不及讲,时间总是不够用。确实,由于教材专题式的体例,跨度大,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割裂,使我们对这套教材普遍没有好感。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文科生源都不理想,高一又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文科班上课,问题问下去没有反应,教师不得不放慢速度,尽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还有的教师则因为课标难以把握,教学就宁多勿缺。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学进度。解决的办法就是大胆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每堂课的教学肯定要突出重点难点。我们的做法是,只要求简单识记的知识课堂上就一带而过,记不住自己课后去记。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解决重点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比如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讲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每个领域的成就除了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知识点解释一下外(比如浑仪学生常常和浑天仪混淆),基本上就是划书,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们的重点就放在解决两个问题上。(1)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如此辉煌,为什么率先进入近代社会的却是欧洲?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何在?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析,提升了学习的高度,并且以后学习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中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的诞生时,分析其诞生原因,还可以彼此对比呼应。教材有些地方写的相当简单,但往往埋伏着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比如第七单元第三课“蒸汽和电的革命”最后一个子目中写到“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问学生这些话怎么理解,几乎都说不上来。这些问题其实必修2里讲的很详细,但学生早就已经忘光了,教师在这里就必须花时间重复讲解强调。

四、及时总结

,段段清点

教学中的总结巩固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学了后面忘记前面,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段段清主要包含两点。一是每节课要清:尽可能留两三分钟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哪怕是再强 ……此处隐藏9971个字……很好的实践因材施教,从而不可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地疏远了老师。教育教学是相通的,看来,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和学生保持通畅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力的促进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2、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加强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特别突出对学情把握的重要性,正如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按需组织生产”一样,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中,稍有一点懈怠就可能造成由于不了解学情而导致的课上效率不高,看来老师还得时时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

3、后期学生的反思、自我领悟是促进提高的捷径,用心最重要。高三的学习伴随着无数次的考试练习,加上学生自购的教辅资料,做过的试题数量一定为数不少,各类题型的解法老师也可能讲过数次,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明原因地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为此切忌搞题海战术,一定要加强反思,避免重复劳动。本届学生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均衡关系,用过多的精力来学习某一学科,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缺乏感悟的意识,没有独悟的时间,教师反复提醒仍执迷不悟,所以高考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4、在“能量守衡”下学生要本着“整体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应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根据对本届学生学习时间的调查,学习时间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也是造成文综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客观原因。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让学生多花时间的集约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就是我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浅薄性总结,希望能对将来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历史教学总结 篇8

本学期担任初二年级历史1至6班的教学工作,学生数298人。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累计参加集体备课20节左右。

2、 围绕市教学开放周活动,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参加晋江市青年教师教学创新比赛荣获二等奖。

3、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22节。

4、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在学生学了文革知识后,让他们去寻访在文革中受到冤枉人的情况。(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社会生活情况调查,在学完第二单元时,让学生对本社区进行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6、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参加晋江市青年教师创新说课比赛,获得晋江市二等奖。

4、所写教案,在同组多次获得好评。

5、在期末学生作业评比中,本人因为布置的作业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照顾了大多数学生情况,在本组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6、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同许殊红老师合作,参加语文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的课题研究,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泉州舜帝纪念堂,指导学生玩成的《泉州舜帝文化调查研究报告》,荣获课题组全国二等奖。

三、存在的不足:

1、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2、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些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历史教学总结 篇9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历史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总结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1、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以此为平台促进历史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本学期共活动9次,主要内容有:制订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教学研讨方面,多次请历史专家来讲座,先后请华师大蔡坚老师、华师大李教授、华师大二附中陈明华老师来校作教学讲座,使我们在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理念有所提高,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在组内檀老师给我们作做了题为《历史学科研究前沿知识》的讲座,涉及世界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大开眼界,明确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2、抓常规,重落实。

以教研组为核心推进教学常规工作。在学期之初,具体落实各年级备课组活动,根据不同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特点,制订教学教研计划及教学教研进度表。经过讨论调试去执行。各年级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在备课中做到: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有备课记录本随时记录内容。每个备课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五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教学进展、教学内容、练习、测试、评卷”,期中期末由组内统一考核执行情况。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每位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为配合学校公开课同课异构听课评课活动,高一备课组开了《罗斯福新政》一课、高三备课组同讲八校联考试卷,听课后认真进行评课,反思,各备课组有序开展教学工作,高二完成会考,取得优异成绩。各备课组认真编写题库。积极投身课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本学期,高一历史组沈淑雅、孙坤玲参加校命题竞赛,孙坤玲参加共青团组织的百名教师区级公开课。

3、始终紧抓高三历毕业班的复习迎考工作。高三历史备课组组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授课和复习。高三历史教学,完成区模拟考和在八校联考取得较好成绩,相信高考也会不负重望的。

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反思一个学期的工作,大家一致认为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工作量大,教材一变再变,我们总要熟悉教材,难以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教研活动中。2、理论学习方面还不够深入,在科研方面没有一个集体课题,今后在做好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应强化备课创新,在加强教学设计深入研究,在教学教研中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有关历史教学总结集锦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