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2 23:36:30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9篇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认识到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照上述讨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集体讨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赖父母。

3、多学习。

4、做事要有计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经验。

“乘火车票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计划

“为这次旅行准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人。

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

2。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

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汜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I山记》(板书课题)。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指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相关课文,找出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二、介绍作者、背景。

1.王安石是北宋日寸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他推行新政,尽受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但他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改革家,他反对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

2,1054年4月,王安石辞职回家探亲,游览了褒禅山,是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补写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就是在这深深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厂深刻的道理。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指导学生读课文注释(1)及优化设计相关内容,了解作者等知识.

  四、由学生朗读课文。

五、默读课文,据注释疏通文意。

  六、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L重点实词

址:山脚。卒:死。咎:责怪。相:辅佐。阳:山之南,水之北。

2.词类活用

(1)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作名词,词,走到尽头。

(4)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地方。

(5)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使……错。

传:流传的文字.动词作名词。

名:识其本名,名词作动韦

(6)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

(7)名曰:名词作动词,命名。

1.由学生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据注释疏通文意。

3、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

5.难点句子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以上内容可提前制成胶片,投影。在讲解词义时可适当联系已学过的句子,如卒可联系率疲敝之卒(《过秦论》)等。]

学生看投影片

领会这些句式特点

  七、由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八、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九、作业

1.积累其、道、名、然

2.熟读课文,体会叙议结合手荐

1.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2.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和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和怎样才干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和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 ……此处隐藏6282个字……,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讨论明确:

⑴ 阳光总在风雨后。

⑵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⑶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⑸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讨论明确:

⑴“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⑵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六、艺术手法

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2、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3、以小喻大,言外无穷

七、 作业

背诵本首词,完成练习册本课作业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准备

插图、课文配乐诵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板书课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三、精读《如梦令》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

(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

(3)“日暮”和“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入之后有何表现?

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习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他的什么意思?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十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乐图画。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词来赏读,你一定能读出更多的情趣。

板书设计

9

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

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渔歌子》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具准备

文中的挂图,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明背《如梦令》

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从哪里知道的?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4、检查预习。

(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认识。

二、出示挂图,感知画面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口头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3、教师总结: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山前白鹭飞,两岸桃花盛开,江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头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

4、引入学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正是这幅图。

三、读通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1、指导读下面四个字:“鳜”、“箬”、“笠”、“蓑”。

2、全班齐读。

3、自由读。

4、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

5、教师总结,范读。

6、小组比赛读,然后再全班齐读。

四、理解词文,深入体会意境

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由词语到句子,结合图理解词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逐题反馈。

(1)词意:

不须归: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乐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体会意境。

a.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

c.谈谈自己对词所描绘的这种意境的体会或感受。

3.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

五、体会词中流露的诗人的心境

1、问:渔翁“不须归”缘何在?想象他此时的心境如何?

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3、教师介绍张志和的个人境遇。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词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鹭、花、水、鱼、风、雨

人:渔翁垂钓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